都知道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日常飲食是穩定血糖的重要環節,尤其很多血糖高的人都把「主食」看成是洪水猛獸,更有人每天都有著類似的困擾:

「每次吃完主食,餐後血糖就會直線上升,乾脆不吃主食了」;
「那麼多主食,到底要選擇哪種?常吃的米、面又應不應該忌口,真是搞不明白了。」

主食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在這裡大家要清楚一點是,不管健康群體還是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人群,作為給人體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包括米飯、面類,都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也可能成為升血糖的食物。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會出現很多為了控制血糖而不吃主食的患者,經過相關的觀察發現,不可否認的是,在部分糖友不吃主食後,短期之內血糖控制得很好,卻對身體健康無益。

當機體長期缺乏可以供給能力的碳水化合物之後,還可能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它屬於急病之一,重則出現脫水、休克,還可能危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對於不吃主食的糖尿病患者,你還會發現經常容易餓,一旦控制不住增加零食的量,也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既然讓吃主食,米和面怎麼選呢,需要忌口嗎?
首先,不用忌口健康吃即可,並且記住這3個數,讓血糖平穩不再難。

每餐一個拳頭的主食:如果你還在為吃主食而猶豫,或者不知道吃多少,那麼你要記住「一個拳頭大小」這個數字,而分別利用在一日三餐上,這樣全天下來從主食中獲取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再加上新鮮蔬菜水果中的果糖等,就可以達到200~250g,包括米飯、面類,就能滿足機體所需。

主食分配有原則,記住「1/2、1/3″這個數字:這裡所指的是主食需要粗細搭配,而具體到吃多少,建議糖尿病患者以粗糧和雜豆類占1/2~1/3,剩下的則安排細糧,也就是米飯、面類等,有助於控制餐後血糖。
縮短烹飪時間,記住「能少就少」:想要告訴糖尿病患者的是,在主食的烹調上,不建議烹飪較長的時間,應採取「急火煮,少加水」的方式。如果同一種食物,烹飪時間越長,煮得越久,餐後血糖水平就可能上升得越快,這也是為什麼乾飯要比稀飯更有利於控制血糖。Pause
00:00
00:49
01:31Unmute
Powered by GliaStudio
javascript:vo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