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觀眾為啥喜歡劇里的黑老大張頌文,而不喜歡小警察張譯
出生於哈爾濱的演員張譯與孫紅雷不同。因為低調,張譯這幾年發展成了綜合型演員。他這麼多年什麼都能玩,也沒露過臉。

能演硬漢,小丑,小眾,硬漢;能演出《親愛的》、《山河故人》、《一秒鐘》這樣的文藝大片;也可以演出《追兇者也》、《我不是潘金蓮》、《八佰》、《懸崖之上》、《滿江紅》等商業大片;也可以表演《紅海行動》、《金剛川》、《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主題宣傳大片。
更不用說,他演的電視劇太多了。我能看出沒有人打擾他。電視劇《狂飆》是圍繞張譯這樣的單一演員拍攝的,鏡頭份額超過70%,感覺很累。
我喜歡電視劇《生死線》中的張譯,這是一部他與廖凡和李晨合作的抗日劇。雖然很魔幻,但不是抗日劇。還有他和段奕宏主演的抗日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算是抗日劇中的經典。
不過和廖凡不一樣的是,廖凡很有個性,只是玩的不像他那麼廣,也不挑食。做廖凡那樣有個性的演員很難,做張譯那樣沒有個性的演員更難。

電視劇《狂飆》講述了一個賣魚的高啟強在20年間一飛沖天成為黑社會老大和知名企業家的故事,並重點講述了他是如何從一個弱者演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黑幫老大的,更具話題性,然後又很酷,讓觀眾更愛這部電視劇中的負面形象。

高啟強由廣東演員張頌文扮演。張頌文之前沒有演過什麼大片,和張譯不在一個重量級,但他確實在這部片子裡有表演。
以至於觀眾對張譯的表現不滿,說他愚蠢、無能、專一。
電視劇中,張譯飾演的小警察安欣就是正義的化身。別人20年一路扶搖直上,他卻被正義從裡到外打壓,四五十歲成了孤家寡人。
電視劇主要歌頌他的正義和不朽的精神,並警告張頌文不能長期代表邪惡勢力。但觀眾更喜歡張頌文這樣的黑社會老大,更喜歡那個從心裡討厭張譯的有錢有勢的小警察。
也就是說榜樣的角色在觀眾中是反過來的,挺好玩的。
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現實中,張譯飾演的有正義感的小警察確實存在,而且真的結局很慘。有很多像張頌文一樣從基層做起的大老闆,但他們並沒有那麼差,尤其是2000年以後。相對於命運,他們比警察強。
這也是為什麼觀眾可以倒著看劇,更喜歡黑老大而不是張毅這樣的小警察的原因。
雖然影視作品是現實的鏡子,但現實本身也是一面鏡子。當影視鏡子裡反映出來的東西與現實不同時,人們會選擇更現實的一面。
在一個心存正義而永不升職的小警察和一個帶有黑社會性質、手眼通天的大老闆中做選擇,多數人會選擇後者,這就是現實。
電視劇的「狂飆」20年是2000年到2020年,很生動。
「狂飆」的20年首先是經濟「颶風」的20年,GDP從10萬億到100萬億,M2從15萬億到220萬億。

有趣的是,電視劇詮釋了「狂飆」背後的邏輯。一個黑幫老大崛起和囂張的背後,是靜海市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狂飆」和電視劇中當地經濟發展指標的「狂飆」。
這部劇是在江門拍的,裡面的老建築在台山,台山是從珠海斗門區到崖門水道,江門下轄的一個縣級市。泰山煲仔飯是泰山最有名的,其中鱔魚飯最有名。
江門相對珠海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比較落後,農村,但是經濟還不錯。
有意思的是,那些年珠海在珠三角GDP中是後兩位,只超過肇慶,比不上江門。珠海的目標是超越江門。那時候拍電影電視劇的人都來珠海了。因為新舊景觀都有,人工和材料成本都不高。
近年來,珠海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舊景觀消失了,人工和材料成本也增加了。雖然GDP早已超過中山和江門,但已經不能拍電影電視了。前陣子看了一部電視劇,忘記名字了。也是在江門拍的。
這是基礎設施過度投資的反例。基礎設施建成了,投資就被嚇跑了。
電視劇《狂飆》的優秀之處在於,它產生了20年的「騰飛」邏輯。是一部能從劇情上打動觀眾的電視劇。全劇充滿懸念,主要講的是義與義的對抗。演員進入角色,表演得淋漓盡致,代入感強。

期待他們繼續帶給大家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