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最難處理的關係之一,甚至成為了幾千年來永恆的話題。
但李阿姨不這麼認為,她一直信奉「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相信只要婆婆真心實意地對兒媳好,就一定能得到兒媳的回報,一家人一定能和和美美、幸福快樂地生活。
於是,自兒媳嫁進門那天起,李阿姨就把兒媳像親生女兒一樣疼愛。剛開始,確實一家人其樂融融,但後來兒媳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終於有一次,兒媳直接怒懟了李阿姨,讓李阿姨幾近崩潰!

我們就來看看李阿姨的故事吧。
李阿姨只有一個兒子小剛,在兒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那年,老伴兒突發疾病離開了他們。好在老伴兒去世前,已經為兒子準備了婚房,母子兩個倒也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
在兒子準備結婚那年,李阿姨辦理了退休手續。
這天,兒子帶未婚妻小雲來家裡,李阿姨熱情地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
小雲不好意思地說:「咱們人不多,沒必要準備這麼多飯菜,夠吃就行了。」
李阿姨笑呵呵地說:「你們很快就要結婚了,等你們結了婚,我就把你當親生女兒。我現在也退休了,沒什麼事情做,就專心把你們照顧好,你們就安安心心地幹事業。我退休金雖說不多,咱們幾口人生活還是沒什麼問題的,想吃什麼就跟我說,我一定滿足你們的要求。」
雖然小雲沒再說什麼,但臉上還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他們結婚後,李阿姨真的兌現承諾。什麼事情都不讓小雲做。每當他們下班回到家,飯菜早就擺上了桌兒,連飯碗和筷子都給擺好了。吃完飯,小雲想要去刷碗,被李阿姨推到客廳。
李阿姨把小雲推到沙發上:「坐在這兒別動,上了一天的班兒,夠累的了,家裡的事兒你就不要管了,這幾個碗用不著你刷。」
小雲雖說感覺很不好意思,但還是充滿了感激。
到周末他們休息的時候,他們會帶上李阿姨到附近的景區來個自駕一日游,讓李阿姨放鬆一下。
李阿姨別提多高興了,那滿滿的幸福感怎麼都藏不住。這讓她更加堅信了「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這句話,並暗中鼓勵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

年輕人不定性,少不得會拌幾句嘴。李阿姨立馬站在兒媳一邊,要求兒子給兒媳道歉。
小雲微皺著眉頭,對李阿姨說:「媽,我們就是拌幾句嘴,沒什麼大事兒,您忙您的去吧。」
李阿姨邊站起身往廚房走,邊數落著兒子的不是。
讓李阿姨覺得不太舒服的是在吃飯方面。
有一次,李阿姨做了小雲最愛吃的清蒸鯉魚,吃飯的時候,李阿姨把一塊最鮮的魚肉夾到了小雲的碗里,笑著說:「這是你最愛吃的,鮮著呢,多吃一點兒。」
小雲沒有說話,卻把那塊魚肉夾到了小剛的碗里。
李阿姨愣了一下,也沒再說什麼。
又一次,李阿姨做了糖醋排骨,挑了一塊肋排夾給小雲。小雲愣了一下,竟然夾著排骨扔到了垃圾簍里!
看著臉色有變的李阿姨,小雲說:「這段時間,不知怎麼的,不喜歡吃甜的了。您不用管我,我喜歡吃什麼,我自己來。」
李阿姨雖然沒有說什麼,但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了,不知道因為委屈還是氣憤。
這天,李阿姨正在廚房做飯,突然小雲氣沖沖地來到廚房門口,問:「媽,你見我的內衣了嗎?」
李阿姨笑著說:「看見了,閒著沒事兒,就給你洗了,在陽台曬著呢。」
小雲突然怒火噴發,聲嘶力竭地吼道:「誰讓你給我洗的?我用你了嗎?以後你不要動我的東西!」
李阿姨被小雲的一番怒懟,頓時傻了。等回過神兒來,李阿姨幾近崩潰!自己真心實意把她當親生女兒看待,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結果換來的卻是這樣的回報!
我到底做錯什麼了呢?

老谷觀點
:李阿姨做得真的是仁至義盡了,婆婆做到這個份兒上,絕對是無私得近乎偉大了。
可是,李阿姨也是有不對的地方。她錯就錯在她失去了跟兒媳的邊界感。
比如,介入兒子兒媳的糾紛、往兒媳碗里夾菜、給兒媳洗內衣,雖然都是一片好心,但已經過分了、出格了!
對兒媳再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她是一個有思維、有意識的成年人。她需要有自己的選擇、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沒有了距離、沒有了邊界感,那不是疼愛,而是一種侵犯!
如果李阿姨能把現在的疼愛收起一半或者一多半兒,效果應該比現在好得多!
各位網友,你們怎麼看待這事兒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