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每個人都是從小孩成長起來,在我們的童年時光里,多數時候都有父母的陪伴,大家都有一個難忘的記憶,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相信大多數人對於自己的父母都是感激的,在陪伴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付出了很多精力。

近幾年在網絡上有一個詞特別的火,就是原生家庭,有那麼一部分人,不管現在的生活過得好不好,都認為原生家庭的某些因素才造成了他生活中的不如意,這種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廣大網友的無病呻吟。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某天突然看見了一個家庭父母對兒子的喊話,「生下你,就是要你養我們」,讓筆者聯想了很多關於父母與子女的話題,年邁的父母要求子女贍養,這種新聞屢見不鮮,本來也是應該承擔的義務,不過有時候如果溝通不到位,就容易釀成悲劇。

小李是一名在大城市上班的普通上班族,他讀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是太好,老家是在南方某個小城市裡,考上大學之後出於某種逃避心理,就想遠離家鄉,去了哈爾濱上學,畢業後也跟大多數普通的人一樣,就隨便找了一個,還能過得去的工作上班。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畢業之後接到了父親打來的電話,認為已經上班了,可以自己掙錢了,就該給爸媽生活費,還說什麼辛辛苦苦把養了這麼多年,也一直在供讀書,不少吃穿,這個錢就應該主動提出來給,而不是作為父母的還要來要。

小李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內心裡有很多矛盾,一方面他覺得作為子女其實是應該孝順爸媽,贍養父母,但是又放不下過去對於父親的很多成見,給這筆錢就顯得心不甘情不願的。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還記得讀高三那一年,他在教室里上課,不然就被老師喊到外面去告訴他說,你爸爸喝醉了酒,把你母親打進了醫院,你趕緊回去看一下吧,其實一直都知道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來沒有把別人放在眼裡,自私自利的只想著自己。

好在高中讀完以後兩個人就離婚了,對於這個家庭的三個人而言,都是一種解脫,後續大家也都持續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只是由於各種矛盾的堆積,在履行義務的時候,大家都拖拖拉拉的。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父親提出來給生活費,雙方商量之後,決定以每個月1000的形式匯款給對方,這麼持續下來也有好幾年了,哪怕是在自己特別艱難的時刻,比如因為各種原因要換工作的空窗期,也咬牙著沒有間斷過。

女朋友對於小李的這種做法不可置否,只是在商量著結婚的時候,希望雙方的父母都能出一點首付,因為雙方都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家庭,等著自己湊首付又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希望早點買房的他們就想著雙方父母給點首付,他們自己也有一些積蓄就足夠了。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給父母提出了這個想法之後,卻遭到了強烈的拒絕,他們覺得房子的事情,就得靠自己,哪有這麼大個人,還想著啃老,希望父母出錢買房,女朋友看見他家這樣一個態度,再加上後來兩人之間有一些矛盾,這段感情也沒能走得太遠。

種種的不順利加在一起,雖然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對於小李來說這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最終還是選擇了結束這一生。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網友看見小這樣的結局,也發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覺得他的心理太過脆弱,這樣都承受不住,以後也沒什麼出息,還有的人覺得這父親太不是東西了,都是因為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以及沒有接受到太多的愛,終於才導致了他這樣的不順利的一生,以及這麼輕易就結束。

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從多個方面儘量避免悲劇的發生

50多歲就開始讓子女養老的父母,他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並沒有為孩子多加考慮,更重要的只是因為一個觀念養兒防老。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各方面性格能力的形成也要大打折扣。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作為子女是要有自己的判斷的,不能盲目的聽從父母的話,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贍養義務,最好是跟父母有著良好的溝通,互相體諒。要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不會在自己子女力所不及的時候去強加要求,通常都是會反過來給予孩子力所能及的幫助。

「生下你就得養我們」,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沒想到生命永遠定格了

結束語:傳統文化里通常都講究的是父慈子孝,大部分人都把重點落到了最後的子孝上面,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其實是父慈。這種關係是相互的,而不是單方面一味的付出,亦或者是只出錢不付出感情的虛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