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是不是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對越是陌生的人,越是畢恭畢敬。而對越是親近的人,卻常常滿臉抱怨。 對他人給予的小恩小惠,我們總是萬分感激;對家人給予的各種關懷,卻常常視而不見。 其實,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情緒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和最愛的人。卻把耐心和寬容,留給了陌生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對外人很友好,對家人卻很沒有耐心。如果父母嘮叨,要麼左耳進右耳出,要麼煩了就吼幾句;對愛人也沒有好言語,交流直來直去,一語不合就爭吵,“我愛你”三個字,那是遙遠的談戀愛的時候,現在早已還給外國人去了。
當肆意將外人給自己的傷害轉移給配偶時,我們沒有看到對方默默端來的一杯熱茶中包含的關心;當不耐煩地打斷父母善意的嘮叨時,我們不曾看到老人無言地離開,在屋子裡悄悄傷懷。
究其原因,是親人的包容讓我們太放肆。親人們無怨無悔地承受我們的傷害,因為他們離我們最近,與我們最親,能用愛包容我們。
假如對領導、同事等外人發脾氣,很可能損害彼此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溝通中會有意無意地注意方式方法。而“親人”是比“外人”更穩固的一種關係,我們知道,即使言行出格,他們也不會計較、不會記恨,即使拿他們當出氣筒,也能獲得寬容、理解、忍耐、體諒。

在這樣一個能給予心理安全感的環境裡,我們就容易忘記怎樣好好說話,以致對家人使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的語言。
除此之外,我們對親近的人心理預期太高了,認為他們應該支援自己,一旦碰到不順,就容易形成心理落差,覺得“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麼你也不理解”,越想越生氣。
當你習慣了她在家忙前忙後洗衣做飯,你吃著可口的飯菜穿著乾淨的衣服的時候有說一句“你辛苦了”嗎?沒有什麼理所當然,她是你的妻子不是你的保姆。
當你習慣了他在外面奔波的勞累,習慣了他在外面的辛苦與不容易,你總是說別人在外掙錢掙得比他多,殊不知他在外面辛苦掙錢也是為了你和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其實不是感情變淡了而是因為習慣了,彼此習慣了對方的付出卻不懂感恩,雙方習慣了索取卻忘記了付出,兩人習慣性的選擇享受卻忽略了回報,人們總是習慣成自然。
那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都走過來了,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這才是一輩子,這輩子能在一起是前世修得的緣分,這輩子還要相互攙扶走下去。
祝願天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所有的夫妻相親相愛,白頭到老,等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可以無悔的說:“這一生有你,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