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後,需要父母的愛嗎?千萬暢銷作家張德芬:不需要。

作者: 張德芬 

成年人真的還需要父母的愛嗎?

答案其實是不需要。為什麼呢?

小時候需要父母的愛,

是因為如果他們不愛我們,

我們可能沒有東西吃、沒有地方住;

失去關愛,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可是現在我們長大成人了,

真的還需要父母愛我們嗎?

如果你帶著勇氣,

誠實地面對這個問題,答案是:

「真的,我其實不需要。」

繼續看下去…

從小習慣討好父母

長大就習慣討好身邊的人

我說過,修父母關係的第一步,

就是要先放下這個需求:

需要父母的認可、讚賞和認同。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相當了不起了。

你要看見自己如何習慣性地討好父母,

並且把這種習性帶到日常生活中,

去討好每一個人。

如果你小時候就是用這種方式取悅父母,

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那麼在生命的其他領域中,

你很可能也不斷在創造相同的模式。

所以,你必須看到這個習性,

然後放下,告訴自己:

讓我們都回到自己的內心找到這種感覺,

這樣我們就能真正強大無敵了。

一心想被愛

反而很難被愛

進一步講,

你不需要父母的愛了,這是事實。

雖然已經這麼大了,

但我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

習慣性地索求父母的關愛。

父母讓我們失望透頂時,

我們會把這種情感需求轉移到伴侶、孩子,

或是閨密、好朋友,甚至是上司身上,

祈求他們的認同,

希望與我們有關係的人都愛我們。

但事實上,

越是像這樣缺愛的人,

越難以得到愛。

就像銀行始終都貸款給有錢人,

而不會貸款給真正的窮人一樣,

真正的愛也只會降臨在不缺愛的人身上。

如果因為缺愛而去尋找愛,

希望你生命中與你有關係的人都能愛你,

在這種情況下,

你沒有辦法體會別人愛你的方式

(因為你堅持自己被愛的方式),

就會越發覺得自己不被愛。

這是非常可悲的。

所以,要看清楚自己的這種模式,

並且最終能夠放下它,告訴自己:

「其實我真的不需要父母的愛,

我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

不需要讓父母快樂

只須盡好自己本分

在與父母關係的修行中,最高境界是:

我不需要讓父母快樂,

我已經盡力去做到分內該做的事,

如果父母還是不高興,

或是要損害我的利益他們才能高興,

我可以放下需要讓父母快樂的責任。

這就進入了我們要說的另一個極端情況:

在我們成年之後,父母為什麼還能控制我們?

長大成人後,

我們很多行為、生活方式、工作,甚至婚嫁,

都還是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受父母管制。

為什麼?其實很簡單,

我們就是希望取悅父母,

因為我們受不了父母痛苦,

覺得應該讓父母快樂。

父母年輕時含辛茹苦,

好不容易把我們帶大;

現在我們有能力了,

就應該好好孝順父母,讓他們快樂。

但是親愛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

該為另外一個人的快樂負責。

如果你能看清楚這一點,

把父母的喜怒哀樂從你沉重的肩膀上卸下來,

你就成功了,就真的切斷了與父母牽纏的關係。

你能不能做到不要求父母贊同、認可?

能不能做到不要求父母愛你?

能不能做到允許父母不快樂?

如果可以把這個道理想清楚,

並且真正做到,

你就會變成一個無比強大的人。

這時,你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也才能把自己的快樂

回饋給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