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著名畫家黃永玉老先生,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現年95歲高齡的他曾經是上個世紀80年代屈指可數的繪畫大師之一。老先生博學多才,除了舉世矚目的繪畫成就之外,他在雕刻、詩文、編劇等藝術領域也是頗有造詣。
黃永玉出生在湘西的土家族,由於家境貧寒,十幾歲便輟學在外謀生,大半生的勤奮刻苦、堅韌不拔使他從一名只有小學文化的學徒逐漸成長為享譽海內外的版畫大師,後來他還做了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等職務。


黃永玉先生以畫聞名,曾經創作過很多經典作品,比如當年紅極一時的「猴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貓頭鷹皆是他的得意之作。而今天我們卻要說說他的另一幅代表作《牛B的老鼠》(見下圖)。這幅畫應當創作於24年前的丙子年或者36年前的甲子年,由於該畫作落款中並沒有寫明作畫時間,所以我們只能夠由其創作主體——畫中的「老鼠」來判斷,這幅畫應該是作者當年所作的一幅賀歲畫。

早在2012年,這幅畫便在「北京瀚海2012」秋季拍賣會上以34.5萬的天價成交,算上傭金這幅畫足足拍賣36萬人民幣(約162萬台幣)。由於這種「新水墨畫」顛覆了傳統繪畫的審美,不再刻意追求具體的繪畫細節,而是更加側重於繪畫思想內涵的表達,所以很多人並不看好這種繪畫風格,當時就有網友表示不懂:簡簡單單的一隻老鼠而已,憑什麼能賣162萬的天價呢?

對此,我們請教了美術學院的張秀雋教授,專家認為,現在看來這幅畫較為普通,但在上個世紀70年代正是社會提倡「除四害」的關鍵時期,老鼠乃是很多人深惡痛絕的害蟲之一,畫家能夠以老鼠為描繪對象,而且畫面公然讚揚老鼠的「牛B」精神,這在當時是十分大膽的。雖然畫面主體是一隻簡簡單單的老鼠,但是當我們將這幅畫放大5倍再來觀察(見下圖),看到那鋒利的老鼠夾子被老鼠使盡渾身解數高高舉起,才為畫面表達的「不屈精神」所動容。

同時,專家還認為,將這幅畫局部放大5倍,都能看到那老鼠夾子上殘留著的血漬。很明顯,畫中的老鼠被夾住後受傷,但頑強的求生本能又使它從命懸一線中苦苦掙扎。儘管畫家寫道「我把老鼠夾子當健身器」,但看到老鼠鼻頭上的那一抹殷紅,還是令人捏了一把汗(見上圖)。

看到這裡,難道我們還會認為這幅畫描繪的只是一隻普通的老鼠嗎?難道它不像在生活中苦苦掙扎,為了養家糊口拚命的我們嗎?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像畫中這隻老鼠一樣整天生活在他人設下的陷阱之中,有時候,我們處處碰壁,被碰得頭破血流;有時候,就算我們遍體鱗傷也只能用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語來安慰自己;有時候,我們也有像這隻老鼠一樣撐不住的時候,只不過我們不能撒手,因為家裡還有母老鼠、小老鼠在等候。

這幅畫除了令人感動的擬人手法之外,還包含了一種特有的人文情懷。在筆者看來,雖然很多人倡導「除四害」,但站在老鼠的立場,它們才是正義的一方。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任何動物都有其生存的權利,正如草原和兔子以及狼的關係一樣,萬物共生才能物競天擇,同時這也是這幅畫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正如這幅《牛B的老鼠》一樣,他的很多繪畫都是在傳統寫意畫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元素,並敢於打破傳統,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新水墨畫」風格,因此,他的繪畫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後來黃永玉先生還入選2010年「國家形象人物」,名利雙收的他成為當代潤格最高的畫家之一,這樣看來他畫一隻老鼠能夠拍賣162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雖然老先生的繪畫大都是傳統水墨畫,但他的作品中常常夾雜著漫畫、卡通畫的元素,並通過擬人的手法來表達某種深刻寓意,這在當時的畫壇可謂是獨樹一格的。比如他的另一幅作品《貓與老鼠》(見下圖)也是通過擬人的手法來闡釋一種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

筆者認為,只要真正去讀黃永玉大師的繪畫,其中總會有些許令人感動的故事,有些故事催人奮進,有些故事帶給人滿滿的正能量。不過著名畫家范曾並不看好黃永玉的繪畫,曾評價說「黃的繪畫尚未入門,缺乏基本的國畫功底,更加沒有深層的藝術智慧。」並說如果黃永玉能心平氣和地學習,尚有可能成為一名二三流畫家。

不過,自古藝術本就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孰好孰壞往往還需後世評說。不知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在文後發表你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