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必備 『長輩問候生存指南』:問候太轟炸,3 大句型 讓對方秒閉嘴!

作者:臨床心理師劉仲彬

親愛的,當你打開這份指南時,

只代表一件事,那就是過年又要到了,

時間已經不多了。

接下來一星期,

你除了會沉浸在年終依舊寒酸的哀傷裡,

同時還得應付接踵而來,

花招百出的長輩問候攻勢,

在那一刻,你會由衷敬佩人類到了一定的年紀,

就會把僅有的創意用在開發這些問候上面。

關於年終,我們愛莫能助,

關於長輩問候攻勢,

我們特別準備了一份生存指南供你參考。

你可以選擇精讀,

通徹了解長輩問候的運作歷程,

若訊息量超過大腦負荷,

也可以下拉至最後一節【存活策略】,

事態緊急者請直接翻閱圖卡

(必備句型5張,轉念心法7張,共12張)。

衷心期盼,未來兩周,

你都能戰戰兢兢出門,平平安安返家。

繼續看下去…

【適用對象】

人類

【使用年齡】

收到第一份成績單時,賦予使用資格

在第一個孫子出生後,解除使用資格

【使用期限】

無,直到人類滅絕

【什麼是長輩】

關於長輩的定義,

根據法國心理學家Dr. Absurdité

在1986年所撰寫的經典巨作「長輩心理學」

(Older People Psychology)第二章第一節提到,

『長輩就像感冒與麻疹一樣,

想要免疫無疑是天方夜譚』,

意思並不是說長輩這種生物是病毒,

而是每個人都會輪到這個身份,

屬性公平,無人得以倖免,

除非天妒英才,

或是你願意自我處決解救後輩

(別傻了,你的後輩還是會變成長輩)。

它就像體內被設定好的一組變異染色體,

潛伏期長達六十年,

時間一到,症狀自然發作,

同理心機能會逐漸受到侵蝕,

訓話腺體日漸腫大,

幾周後便會蛻變成完整的長輩體。

【長輩症狀】

1.生活空虛:

有些人到了被稱為長輩的年紀,

會歷經所謂的空巢期

(Empty Nest Syndrome),

那時子女已陸續離家,

生活重心突然消失,

唯一的作用遭到回收,

就像身經百戰的老兵被告知戰爭結束時,

留在身上的就只有憂鬱與空虛。

最糟糕的是,

他們『沒有培養任何生活興趣』,

不會跟你聊電影音樂時事旅遊經驗,

他們的資料庫沒有這些東西,

也因為這樣,才導致見面時無話可說,

只能把話題鎖定在家務事。

但他們並不是故意的,

照顧小孩,花了他們一輩子的時間,

剝奪了許多發展興趣的機會,

以前的社會,並沒有教他們培養興趣,

一切都是任務,現階段任務結束後,

迎接他們的不是掌聲,

而是一條茫然的通道。

2.下指導棋:

有些人到了被稱為長輩的年紀,

會到達事業的頂峰,

然後把五十歲之前的人生

講得很顛沛流離,

完全沒有把農民曆的警告放在眼裡,

這些人炫耀的不只是當前的功績,

更多的是過往的敗績。

因此,他們在交談時

往往不會理會對話的脈絡,

而是任性地指著你說

「你這樣不對啦!」

或是「我看你們這些都是草莓族」之類的乾話,

接著就是一長串耳提面命,

姿態高冷,霸氣側漏,

彷彿只要遇到人生的岔路,

他就會衝出來吹哨子把你趕到另一條路。

這類反駁乍聽之下很刺耳,缺乏同理心,

其實背後都是社會的荊棘與時代的眼淚,

內裡則是長輩的溫柔。

但要注意,這個症狀的恐怖之處,

在於我們年輕時都會告誡自己,

「以後千萬不要變成這種愛說教的大人」,

然後等到三十年後,

眼前的年輕人也立下了一樣的誓言。

3.渴望掌聲:

講白一點,就是「愛比較」。

有些長輩自信心比較不足,

從年輕就是負二代,一路苦上來,

好不容易熬出頭開了間工廠,

掛上董座的頭銜,

每年終於可以出國兩次,

一次去亞洲,一次去歐美,

然後回國後跟大家說

「這也沒什麼啊」(台語)

下次要去摩洛哥之類的,

然後他們的孩子都在國外留學。

以上這些,

都是他胼手胝足掙來的,

辛苦一輩子,不太能接受次人一等,

因此只要一開口,

對談就會變成拍賣會的競價,

他永遠要比你更高價,

比較已經變成他的生活態度,

不只針對晚輩,對待平輩亦復如是。

其實他們真正需要的,

不是那些護照戳章或是孩子的入學證明,

而是他人的肯定,

這是某種防衛機制的變形,

目的是保護脆弱的自尊。

4.記憶退化:

有些長輩,

每年見面都會不厭其煩地問同樣的問題,

瞄準對方痛處往死裡問,

甚至一天照三餐問,

於是某些精神比較脆弱的孩子,

會開始出現類似被鞭屍的感受。

有些人是沒哏找話聊,

有人則是真的記憶出現了退化,

而不是覺得這樣玩你很過癮。

如果對方超過六十五歲,

連續三年都出現這種症狀,

不妨找個機會幫他測試一下,

只要把你做過的三種職業,

或最討厭的三個主管名字跟他說,

過十分鐘之後再考他,

答錯兩個以上,就可以原諒他了。

【戰力等級】

良性:

真正暖心的長輩。

因為太熟,這類長輩反而常被當成路人,

其實他對你的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通常不會廢話,

而是直接端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雖然有時會弄得好像一頭熱,

但卻是發自內心關懷,

基本上只要認真回應他們就好。

中性:

害怕尷尬的長輩。

這些長輩占比最多,大概接近八成,

他們的問號就像從壞掉的水龍頭源源不絕漏出來,

一來一往沒有空隙,事實上,

這樣過招的目的只是要填滿對話之間的空白,

因為他們都有嚴重的「空白焦慮」。

他們可能根本不在意你的回答,

也沒想過刁難你,

但正是因為不熟,才希望場面不要冷場,

如果你回答得太快或是沉默以對,

往往只會激發他們的靈感。

惡性:

積怨已久的長輩。

這可能源自於上一代的恩怨,

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孩子不太成材,

又或者自身性格上的缺陷,

反正這世上就是會有看你不順眼的親戚,

而他們的問候又往往不留情面直擊要害。

總之,遇到這種長輩,

請做好修煉身心的心理準備,

擬好對策,請家人相互照應。

最重要的一點,請認清這種長輩其實只是少數族群,

除非你是家族裡的敗家子,

長輩百百款,不需要把所有人都黑掉。

【問候類型】

(可參閱路徑圖)

基本上不脫以下四種類型,

它們彼此纏繞交錯,

連成一個沒有盡頭與曙光的莫比斯環,

箭頭後端只有兩個方向:

「連結到其他類別」或是「接受教誨」。 

1.課業:

都考第幾名啊?→現在補哪幾科?

→讀那間高中?

→大學研究所國考高普考考得怎樣?

→考得好,那有對象了嗎?(連到感情類)

→考得不好,接受教誨。

2.感情:

有對象了嗎?→

(有)對方在做什麼?(連到對方事業類)→

什麼時候結婚?→租房還是買房?

→買房子(連到家庭類)→租房子,接受教誨

有對象了嗎?→(無)阿姨幫你找好嗎?

→喜歡什麼樣的?→

先跟阿姨說說你的人生規劃好嗎?

→沒有人生規劃或戀愛意願,接受教誨。

3.事業:

有工作了嗎?→月薪怎麼樣?

→年終幾個月?→何時升主管?

→不是主管,接受教誨。

4.家庭:

有房子了嗎?→住台北市嗎?

→貸款貸多少?→老公負擔得起嗎?(連到老公事業類)

→何時生小孩(包括二三四胎)

→沒打算生,接受教誨→

已生,小孩給誰帶?→保姆月費多少?

→小孩學什麼才藝?

→小孩成績如何?(連回課業類)

【存活策略】

預先規劃(適用所有長輩):

想活命,請先拿出紙筆,

以除夕到初五為區間,

規劃出一份「行事曆」。

將可能會碰頭的長輩們填入各個時段,

並區分為良、中、惡三種戰力等級

(或在名字旁邊標明符號),

以及他們的問候類型。

這樣做,

一來能先「預習」各種關卡與策略,

二來增加安心感,

當恐懼化為實際的數字時,

你會發現真正棘手的也只有那幾個人,

長輩們不會像千軍萬馬的活屍大舉襲來,

很多時候都是自己高估了對方的戰力,

一旦能摸透對方的底,

你的信心就會再多一些。

保持冷靜(適用所有長輩):

在第一個長輩出現之前,

周遭景物的流動會開始變慢,

接著長輩一號穿著星星形狀的拳擊褲,

在掌聲的簇擁下,

緩緩從從右方的台角上場。

這時候,小劇場就是你身後

那位穿著汗衫的教練,

負責幫你按摩,捏捏你的嘴,

提醒你保持冷靜,

回想一下我們學過的存活策略。

記住,『長輩也是人』,

他的問候不一定帶有惡意,

很多時候他可能比你更焦慮,

行程比你更滿,

甚至得事先花一整天的時間想問題,

只為了維持長輩的形象,

他們之所以看不出情緒的湧現,

純粹是年紀大皮膚比較鬆垮的關係。

只要你能做個深呼吸,冷靜以對,

時間自然會過去,

長輩不會一輩子住你家,

很多時候都只是三五分鐘的偵訊,

流程走完就解脫了。

認真回應

(適用良性、惡性長輩):

面對良性長輩,

請放下心中的壓力,

因為這跟連珠炮的問句類型不一樣,

只需要回答單純的問題,

誠心接受建議就好,

不需要角力的對談是最輕鬆的。

面對惡性長輩,讓我們直球對決。

他要的很簡單,

無非就是找機會酸你,訓訓話,

甚至煽動你的情緒,

這時請做到不卑不亢,

也就是說,「照實回答問題」。

沒對象就沒對象,薪水低就薪水低,

那又怎樣,讓他知道,

你之所以很認真在回答他的問題,

是因為把他視為長輩,

但不管現況好壞,這都是你自己的人生,

而他只是一個不太討喜的臨演。

正經八百的回應,

多半會讓對方覺得自討沒趣,

既無法抓住你的小辮子,

當眾揶揄似乎又有失長輩風範,

幾分鐘內就會結束對話。

這樣做,既能顧全父母的面子,

又不失掉自己的裡子。

必備句型

(適用中性、惡性長輩):

網路上有一拖拉庫

聽了自爽但實用性有待商榷的句型,

在此提供較中肯的版本:

百搭句型首選,

不僅能從容應付各種類型,

即便放在每個問號後面都毫無違和

「沒辦法,我條件不夠好」等等:

示弱句型,一旦願意放下身段使用哀兵政策,

通常都能在極短時間內結束對話,

甚至換得心靈雞湯一碗,爭取同情分

面對「指導型」長輩的必備句型,

而且一定要注視對方雙眼,

每隔幾秒點一次頭,

雖然無法立即結束對話,

但至少不用花心思回應

「表哥這麼厲害喔」等等:

面對「愛比較型」長輩的必備句型,

既然對方喜歡競價,那就讓他得標,

不斷地「褒」他,

最好「褒」到他雙腳離地,

你就當做在放風箏,

賭的就是對方會因為害羞而稍加收斂

(當然也有例外)。

此類句型一出,印象分數保證加到破錶,

但前提是要沉住氣,不能吐

厭世句型,直接把問題推給其他因素,

製造一種聽天由命無可奈何的氛圍。

只要能做到同一句不斷跳針,

就能徹底截斷對話退路,

若不想直球對決惡性長輩,

這種句型也是解法之一

反客為主(適用中性長輩):

不想自曝隱私時,別緊張,

因為當你成為被問候的那一方,

就等於掌握了套索,

只要順著自己的答案,

就能巧妙地把繩索套回長輩身上。

譬如課業感情類,

先用百搭句型回應後,

再順勢以「關心」的姿態,

將話題轉回對方的子女身上

(”我就跟之前差不多吧,

那表哥的工作還好嗎?”),

如果對方沒有子嗣,

那就出賣其它的表兄弟或自己的弟弟吧。

若是事業或家庭類,

就把話題轉回長輩年輕的豐功偉業,

以「討教」的姿態展開話題

(”我們沒有加班費啊,

那二伯你們以前會延長工時嗎?”),

這尤其適合渴求掌聲的長輩,

這樣做不但能延續對話,

也能避免一直自我揭露造成尷尬,

但若對方不是你想交換生命經驗的對象,

就跳過這招吧。

藉故逃脫(適用惡性長輩):

我承認這是很中二的奧步,

連我自己用起來都覺得窩囊,

而且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

但不想交談也沒關係,

畢竟生命中總有連舒伯特也無言以對的時刻。

戴口罩,

缺點是必須全程戴好戴滿,

一往下拉就破功

時間一到,就推說不好意思先去回個信件,

等下就回來

(這句一定要說,除了給對方台階,

也讓對方知道你還是重視對話)

事先跟媽媽說好,

時間一到就拉你去做事,

雖然大家都知道你們只是在瞎忙

不要放過任何可以離開這個場合的方法,

不斷買飲料甜點金紙,

就算一直待在廚房也沒關係,

但別忘記廚房也是有長輩的,

而且戰力更強

轉念心法(適用所有長輩):

這是強化心理素質最重要的方法,

請記住以下幾件事:

1.面對長輩,

不是什麼一生一次的對決,

充其量就是幾分鐘的交流

2.這些問候,

其實也會在其他場合出現,

不需要因為過年而妖魔化

3.不是他們想跟你聊隱私,

而是他們沒有其他話題,

畢竟你們真的不熟

4.不是所有的長輩都是活屍,

你要應付的也許就只有那麼一兩個

5.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比你更焦慮,

他們平常活得好好的,

難得過年卻必須面對一群死屁孩,

而且對方還用很拙劣的方式敷衍自己

6.長輩雖然難纏,

但是他們的孩子可能也正遭受我們父母的荼毒,

就當贖罪吧

最後,這份指南的存在目的,

不是教你如何避免面對長輩,

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酷的長輩。

#年節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