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宇陽 從小像「小惡魔」
長大後 卻進入哈佛!
于巾幗的兒子蕭宇陽
從小非常好動、暴躁,就像「小惡魔」
什麼都不想要、不想學
總是用「哭鬧」來表達不滿
讓于巾幗傷透了腦筋
而面對抗拒學習
一點都不乖巧、一點都不好教的小惡魔
于巾幗卻用自己的方式
發現他的潛能
甚至把宇陽 教進哈佛!
往下看看 這位媽媽怎麼教孩子?
(贊助商連結…)
台灣媽媽于巾幗
將東、西方教育的優點 融合
于巾幗 是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雖然在高中畢業後就移民加拿大
但對從小在台灣長大、受台灣教育的于巾幗而言
「教育」就是這麼一回事
為了考到好的學校,不斷寫題目、考試
而她確實因此有不錯的成績
因此不覺得 這種學習模式有什麼不好
然而,到加拿大生活後
才漸漸發現到東、西方教育的模式 有多不同
講求「主動學習」的西方教育
容易因此犧牲掉孩子的黃金學習期
但注重「學習成績」的東方教育
卻會教出少了進取心的孩子
雖然于巾幗的主修是「電腦」而非「教育」
但在東西方文化擦撞下
她得出一套融合東、西方優點的教育方式
教出高學習力的孩子,同時也會有積極進取之心
再怎麼「難搞」的孩子
只要把握這些關鍵,也能成為後起之星!
能不學就不學!
宇陽 總是用「3階段」逃避學習
就以于巾幗教小惡魔宇陽的經驗為例
宇陽從小對「學習」總是興致缺缺
常常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願意
甚至會非常有技巧地逃避學習
弄得于巾幗一個頭兩個大
每個孩子都愛玩,宇陽也不例外
為了不練鋼琴,他會用 3階段逃避
先搬出各種理由,希望能「不練」
如果不能不練,就「少練」
不能少練,就「亂練」
許多媽媽面對孩子搬出這些的理由
可能說不過孩子
就算說過了,
也不一定有辦法應付剩下 2階段
結果孩子不但沒完成學習
還養成「得過且過」的習慣
就算宇陽 倒在地上哭鬧
于巾幗 也不會心軟!
為了培養宇陽正確的學習態度
面對他的哭鬧、找理由
于巾幗絕不讓宇陽的偷懶能夠得逞
就算倒在地上大哭胡鬧也一樣
不管怎樣,就是嚴格要求他 一定要學習
再怎麼想玩耍,該學的一項都不能少
而宇陽也因為于巾幗的要求
學會高效率的學習法
更讓他在往後的學習更得心應手
但大部分台灣的父母
對孩子的哭鬧總是沒轍
只要孩子一哭,就什麼都可以
久而久之,就讓孩子以為
「哭鬧」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教育孩子
小學採用 虎媽式「強勢教育」
中學採用 動機式「誘導教育」
在台灣的家庭 不難發現這種情況:
給孩子太多的特權!
因為寵他,所以放任他
因為他不懂,所以做錯事不需要太在意
結果孩子長大後
開始有偏差行為,卻已經聽不進你的話了…
為什麼台灣的家庭
老是有這種問題呢?
于巾幗說,問題出在:
「台灣的父母,是孩子越大越嚴格,
但這樣是不對的,應該相反才對!」
所以,于巾幗認為
小學時期的孩子教育
要採虎媽式「強勢教育」
才能讓孩子打穩基礎
中學以後用「誘導教育」取代強制學習
因為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慢慢放開手,尊重孩子的決定
從小培養「談心」習慣
就不怕 青春期孩子會「學壞」
很多人會覺得 對孩子嚴格、扮黑臉
就會犧牲掉和孩子親近的機會
然而于巾幗雖然嚴格
卻不會因此和孩子漸行漸遠
和孩子的關係甚至越來越緊密
就是因為她從小就和孩子有「談心」的習慣
透過定時的談心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
也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嚴格
其實帶有滿滿的愛
于巾幗說:
「在孩子 12歲以前,我是媽媽,
12歲以後,我們是朋友!」
很多人看到于巾幗教出哈佛兒
都跑來問她「怎麼教的」
其實,于巾幗的教育方法並不難
就是 認真的觀察孩子的學習軌跡
在小學時期嚴格要求他學習
中學時慢慢放手,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于巾幗想告訴台灣的爸媽們
千萬不要因為忙碌,
犧牲掉開發孩子潛能的機會
只要把握孩子的「黃金學習期」
每個孩子 都能一樣優秀!
因為于巾幗遠在加拿大,所以用視訊的方式採訪
這次是小編第一次用視訊採訪,感覺有點怪異
卻因為這位媽媽的熱情而少了點距離感
本來就對教育很感興趣的我
因為這次的採訪跟她聊了很多教育可能改進的方向
實際和于巾幗聊過後,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
教出一個優秀孩子,
你可以說:是孩子「有天分」
但教出兩個一樣優秀的孩子,
我想「教養方式」絕對是主要的原因
這位媽媽不崇尚 東方虎爸虎媽式教育
卻也不完全採用 西方講求主動的教育方式
她的教育方式 同時擷取東、西方教育的優點
而她的兩個孩子,替她證實了
這樣的教育法,對於啟發孩子潛能 非常有用!
台灣的教育制度還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