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子欲養而親尚待,是上天給予我們最大的恩賜,趁父母還年輕、趁父母還健在,多陪陪他們吧!
或許你曾經年少,不解父母辛勞,一路成長,一路依靠。
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也許為人父母後,自己如何操勞,如何不易。
唯有經歷過後,才知其中艱辛吧。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深解其味。
很多事情,都是擁有的時候,不痛不癢,毫不在乎。
失去了以後才知道珍惜,追悔莫及。
當白髮換走青絲,當皺紋刻於臉頰,才突然驚覺,原來自己的父母已然老去。
幸好,已經發現,一切還算來得及。
不要吝嗇自己的情感,要大膽地去表達,不要總說自己沒時間,
因為真正沒時間的不是我們,而是那一天天更加老去的父母。
他們內心的孤獨、對於子女的渴盼,以及在那歲月深處,面對遲暮的恐慌。
這才是我們需要抓緊時間去慰藉的。
1、孝順,是改變命運最佳方法
古語有云:「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孝為德之本,孝道為先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謹慎遵守的。因為別人會以此為切入點來了解你。
百善孝為先,孝是為人之根本,孝是內心的溫度,順是內心的底色,不盡孝道之人,不僅不配為人,也不配為人父母。
無論颳風下雨,無論炎熱三伏,無論秋葉滿地黃金甲,無論雨雪紛紛銀素裹,行孝的心不間斷,腳步不能停;
愛父母的一顆心應永遠是跳動愉悅的三十七度。孝道即人道,及時行孝,做個孝子。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時,曾給比丘們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在印度波羅奈國有一個陋習:當一個人年老時,子嗣便會將他活埋,以節省食糧來養活後代子孫。
時間久了,這一陋習竟被寫進了這個國家的法律條文當中。
歲月不饒人,長者逐漸老了,他的兒子為了孝順父親,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將父親藏在裡面,每天以上好的飲食供養父親。
他多麼希望有一天,這條不人道的法律能被廢除啊。
他的這份孝心感動了天神,天神便決定幫助他。
這天,天神手中拿了一捲紙,來到波羅奈國王的面前,對國王說:
「這張紙上有四個問題,如果你七日內能夠解答出來,我就擁護你和你的國家,如果答不出來,我就把你的頭劈成七塊!」說完,就消失了。
國王緊急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然而,卻沒有人能回答那幾個問題,
時間一天天逼近,無奈,國王只好向國人求助,並承諾:「解答出問題的人,將得到獎賞:不論提什麼要求,國王都答應他。」
天神給國王出的難題是:什麼是最大的財富?什麼是最大的快樂?什麼是第一美味?什麼最長壽?
最終,長者準確無誤地回答出了這個問題,並讓兒子把答案告訴了國王。
國王大喜,問他答出問題的人是誰,無奈,他只好實話實說。
國王得知真相後非常詫異:「你父親?他不是已經很老了嗎?他現在在哪兒?」
「請大王恕罪,我沒有遵從國家的法律將他埋葬,而是將他藏在了密室里」
長者之子接著說,「大王,父母對我們的深恩,如天地一般,養我們長大,教我們做人,即使付出自己的所有也無法報答這份恩情啊!
大王,我別無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廢除『活埋年老父母』這條法律。」
波羅奈王遵守了諾言,答應了長者之子的要求。
事實上,國王也深受感動,在廢除那條法律的同時,還增加了另一條法律:「凡是不孝順父母的人,將治以重罪。」
自古忠為立國之本,孝為立家之本,臣民不忠則國危難,兒孫不孝則家凌亂。
危難之國,凌亂之家,自然無法育出快樂、幸福之人。孝道即人道,關乎道德,也關乎社會和諧。

2、孝順 ,孝了你就順了
孝順父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這無可厚非。
有人認為給父母,好的物質享受就是孝順,
有的人認為,多陪陪父母就是最大的孝順。
還有的人會認為,給父母生個大胖小子,就是最大的孝順,
其實,孝順的真諦就一個字,那就是「順」。
順著父母就是最大的孝順。
孝順孝順,順著父母之意,你就是孝順的孩子。
遇事多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
即使他們的意見可能不那麼完美,但他們不會害你,天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想自己的子女好。
所以,多點耐心,多點細心,順著他們,這在他們眼裡就是最大的孝順。
很多人都追求成就,一年賺多少個錢,
但是,你連自己的父母長輩,最親的人都沒孝順好,你賺再多錢又有什麼用呢?
及時行孝,人生才不會留遺憾。
像小時候父母順著自己的意願一樣,順著父母,這才叫真正的孝順。
願子欲養而親尚待,願孝順之人福報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