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後,即使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

thumb.ashx (1200×600)


有人說,50歲之前,人們基本上都是為了別人活著。的確,這個年齡段的人們,大多都是為了工作和養家來回奔波。可是,50歲以後,卻是人生真正的開始。

人們帶著豐富的閱歷和知識卸下了身上的重擔,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為自己而活。但是, 不論是哪種關係,即便處的再好,也要保持距離,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

人和人相處,一定要把握度,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則最後也只能漸行漸遠了。

所以,要想和家人、親朋好友之間和睦相處,就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那在老年生活中,具體如何去保持合適的距離呢?這裡有五點建議,供所有老年朋友參考!

五十歲以後,保持一定距離,生活更愉快。

1. 和老伴之間,給彼此留一點空間。

夫妻相處之道,也就是把握夫妻間距離之道。夫妻之間,關係很親密,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之間就不能有些小秘密。

特別是在興趣愛好上有差別的老夫妻,不能強求對方要和自己有一樣的愛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認同對方的喜好,然後有各自的朋友圈子,和睦愉快相處。

2. 和子女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能夠接受與子女間有一定的距離。但距離不太遠,雙方都能互相照顧,還可避免一些矛盾和麻煩。

有界限、有距離、有聯繫、有守望,最佳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生活上,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能常去看望他們,給他們送去一碗湯。

心理上,也要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會因為太熱而燙到他們,也不會因為太冷而涼了心意。

3. 和親人之間,不能沒有恭敬心。

親情,是難以割捨的情感。和親人相處,不要太隨意,一定要有恭敬心。獲得親人的幫助要感謝,親人有難處也要及時提供幫助。

親人家中的事情,人家願意說的就好好聽著,不願意說的就少打聽,不要干涉,更加不要肆無忌憚。每個人心中都有不願被別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就是尊重你們的親情。

4. 和朋友之間,時刻牢記無所求。

有些人和朋友關係親近一點,就開始有各種要求,如果朋友不滿足,就抱怨。這樣的朋友相處起來,讓人覺得心累。

真正的友情是純粹的,不帶功利的。朋友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不能用道德去綁架他們,要他們不限量地滿足你的需求。

很多朋友關係越搞越糟糕,是因為向對方索求的太多了。這就是造成翻臉的原因。

5. 和陌生人之間,見人宜說三分話。

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人是第一次見,有些人一年見一兩次,和這些不熟悉的人相處,就算第一印象再好,也不能沒有分寸。

不要試圖窺探別人的隱私,說話留有餘地,不能強人所難,說話不能不看時機。

50歲以後,愛情、親情、友情,情情珍貴,所以和任何人都不要走得太近,給自己留一點緩和的餘地,給別人一些自己的私人空間,這也許就是最美的距離了。

不必靠太近,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必離太遠,我們的生活圈還有交際。距離產生美,其實就是,彼此尊重,彼此珍惜。來源:horo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