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說一個曾遇到的趣事。
一位讀者私訊我,
講了自己目前的處境,
大學畢業、無房無車,
仍在奮鬥和迷茫中。
那天正好我還比較閒,
就問了他一些具體的情況,
然後給他做了一個職業生涯的
規劃建議和目前的執行計劃。
從我的角度來看,
他目前的狀態和境遇,
按照這份計劃來執行,
只要能做到六七十,
就可以走出目前的困頓期。
然後這位讀者說,
哇,這麼大強度啊,要了我老命了。
我說,比你優秀的人多了,
比你起點高的人也很多,
你以為每天輕輕鬆鬆,
該玩的時候還是玩,
就能走上巔峰嗎?
他說,唉,人各有志,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
那樣活得太累了。
所謂的人各有志,
其實是你沒牛逼的本事
正所謂,人各有志,不強求,
人家都這麼說了,我還能說什麼呢!
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
聽上去是一種很豁達的人生觀,
知足常樂,多有境界。
但你不覺得,這是很多人逃避現實,
為自己的不努力而開脫的一種藉口嗎?
不少人都喜歡用知足常樂,
辯解自己不作為、不努力的狀態
所謂的人各有志,
其實是你沒牛逼的本事。
我發現很多人都喜歡以『知足常樂』
來詭辯目前自己不作為、不努力的狀態。
幾個人聚在一起,
談論起曾經的某某同學或朋友現在混的很牛逼。
A 說,唉,一人一個命,
別看他們混的有多好,
其實也不一定有我們幸福,
人這輩子就短短幾十年,
知足常樂最好,身體健健康康最重要,
你們覺得呢?
B 和 C 附和道
嗯,是這樣,
他每天飛來飛去忙得要死,
你看我們哥幾個,平時聚聚多好啊。
C 又補了句,
這年頭能掙到錢的人,沒多少乾淨的,
活得清清白白最好,
我就不喜歡那麼多應酬。
大家點頭稱是,
昂首挺胸,舉杯一飲而盡。
不是你覺得知足,
而是你沒能力得到
真的不否認這樣的價值觀,挺好的,
但我在想一個問題,
如果告訴 A,你辛苦幾年,
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
給愛人更自由、更有品質的生活,
你還會喊著我要知足常樂嗎?
如果告訴 B,你每天忙忙碌碌,
給你年薪 100 萬,
你會選擇哪種生活?
如果告訴 C,只要你能把這幾個客戶搞定,
公司給你 50 萬的提成獎金,
你又會做何種選擇?
真正丟人的是,
一直活在自己幻想的美好裡
有時候,不是你真的覺得知足,
而是你沒能力得到罷了。
別人可以月入幾萬,
你覺得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所以你替自己解釋說,
我這人『知足常樂』,
一個月 5000 就夠了,
其實是因為,
5000 是你能夠得到的目標。
別再說什麼人各有志的謊話了,
承認自己的懶惰不丟人,
真正丟人的是一直活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中、
活在自己挖好的水井裡。
因為人各有志,
所以人各有命
為什麼我一直勸大家
要在還能拼搏的年紀逼自己一把,
不要過早地給自己定位好生活方式。
和大家分享個
我曾經感觸很深的一幕
有一次,
我去公司附近的一個社區裡辦點事,
在小區大門外的邊側不遠處,
有兩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坐在台階上,
一個手裡扶著桿子,是賣糖葫蘆的,
一個面前放了一個手提的籃子,
應該是雞蛋或者水果之類的。
進了社區,
看到有不少老頭老太在亭子裡活動,
聊天的、下棋的,
有老太推著嬰兒車在社區裡閒逛。
幾步之外,艱辛討生活,
幾步之內,安享晚年福,
牆裡牆外,一牆之隔,
兩種天地,兩種人生。
辦完事出來,
走近大門邊側的兩位老人,
買了幾個糖葫蘆帶給同事,
希望她今天可以早點收攤。
在該奮鬥的年紀,
不該追求「知足常樂」
世界不會對任何人溫柔以待,
一切只能靠自己,
在該奮鬥的年紀,
就不要追求所謂的『知足常樂』,
世事難料,當你老了,醫療很貴的;
當你老了,媳婦不一定都是好相處的。
不管怎樣,
都該為了未來好好努力
我曾經問一位熟識的講師,
你每天飛來飛去、線上線下地開課,
什麼時候可以停下來?
他說,按照我目前積累財富的速度,
還有一年的時間,
35 歲之前把賺錢的目標完成了,
35 歲之後,過另外一種人生。
且不說他過了 35 歲
是不是真的可以過另外一種人生,
但這就是他的志向,
最重要地是他正卯足了勁在實現這個目標,
讓一切變得有可能。
年輕時的志向,
決定了以後的命運
人各有志,我不信命,
人各有命,我不信天,我信自己。